经济学书刊热点
当前位置:首页 > 经济学书刊热点
生活比经济学更广阔——评《生活的经济解释》
时间:2019-11-02       稿件来源:中国好书微信公众号

 

    书籍简介:《生活的经济解释——经济学的诗和远方》,熊秉元著,东方出版社,2017年6月出版。该书共四部分,五十四篇文章,以经济学的视角,看经济、读社会、谈政治、说法律。使我们通过大大小小的生活故事,获得经济学的世界观,掌握攫取事物背后真相的智慧。

 

    在中文经济学界,能够用一支生花妙笔,把经济学写得摇曳生姿的学者并不多。台湾和香港的学者曾经开风气之先。张五常教授的书在内地一时洛阳纸贵。熊秉元教授也拥有大量的读者。文如其人。读张五常教授的书,不难感受到他的狂狷,在狂狷中透出一种率性和灵慧。读熊秉元教授的书,仿佛是遇到一位温和的老友,香茶一杯,清风入怀,听他絮絮道来,讲到妙处,宾主会心一笑,不觉碧山已暮。
    熊秉元先生写的文章算是经济学随笔。在学术圈子里,不知何故,写得生动,写得流畅,反而会被同行轻视。加尔布雷思可谓经济学家里文笔一流的,他著作等身,影响了几代知识分子,但在经济学界,如果你夸奖一位学者写得像加尔布雷思,他可能会很不高兴,以为你在挖苦他。哈耶克是享誉全球的思想家,但当他申请到芝加哥大学经济系任教的时候,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。很多经济系教授对他的研究不以为然。他们说,哈耶克的《通往奴役之路》那么畅销,他做的研究一定不够严肃。熊秉元教授身在大学,也不得不有所忌惮。尽管他酷爱写作,但在早年给报纸的副刊写随笔的时候,用的是笔名,叫“尹明”,也就是“隐名”的意思。
    现在,熊秉元教授终于不需要再“隐名”了。天下谁人不识君。他的一系列经济学随笔,激发了众多普通读者对经济学的热爱。这本《生活的经济解释:经济学的诗和远方》,秉承了他一贯的风格,从经济、社会、政治、法律,谈他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点滴小事,讲他读到的有意思的书,一路娓娓动听,把我们不知不觉地带入了经济学的世界。
    熊秉元教授讲到了康奈尔大学罗伯特·弗兰克的畅销书《牛奶可乐经济学》(原书名:The Economic Naturalist: In Search of Explanations for Everyday Enigmas,这里用的是大陆中译本的译名)。弗兰克教授在这本书中让学生们去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,寻找那些看起来令人费解的怪事,然后尝试着从经济学的角度给出解答。比如,在超市里,为什么牛奶是用方形的盒子装,而可乐却是用圆形的瓶子装。比如,为什么高速公路边上取款机的键盘上会有触摸式盲文。熊秉元教授的很多思考,也是从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而来的。在路边小店里吃一碗牛肉面,他会思考,为什么这碗牛肉面没有以前吃起来那么香了。听一位女生讲,在校门口遇见乞丐会慷慨解囊,但遇到卖口香糖的残疾人却会犹豫要不要给钱,这又让熊秉元教授陷入了沉思。
    处处留心皆学问。熊秉元教授善于观察,善于发现细节,才能思路泉涌、佳构不断。他还谈到一位有心的商人,在台湾做餐饮的陈登寿先生。陈先生学历不高,高中毕业之后就出去打工。有一次,他去看电影,发现观众人手一个冰淇淋,于是,他也在一个小角落里摆了个摊,卖冰淇淋。仔细观察之后,陈先生发现,用五号冰淇淋勺,一升可以挖出两百球左右,而用小一号的勺子,却可以挖出四百多球,从外观来看,一般人是看不出这两种冰淇淋球的大小的。于是,他对比其他商家的一球八元,推出了“两球十块钱”,一下子大受欢迎。
    一般的经济学随笔,大多是熊秉元教授所说的“名词解释”,即用现实的案例来说明经济学的原理。这种风格的文章初看觉得新鲜,看多了未免生厌。经济学看似什么都能解释,要不要结婚生孩子可以用经济学解释,要不要上大学也可以用经济学解释,什么是公平,什么是正义,似乎都能用经济学解释。经济学哪里有那么大的魔力。虽说经济学已经发展得相当纯熟,但远非能够解释世间万象的“社会科学”,生活要比经济学广阔得多。如果经济学不虚心向其他学科学习,只怕会陷入一种狭隘而自负的“经济学帝国主义”。
    熊秉元教授是师从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的。布坎南教授主要研究财政,但他会从制度、法律甚至哲学的角度,把财政的内在逻辑一层层揭开。熊秉元教授在本书中并未局限于经济学,他谈到了政治选举、法院判案、公共政策,也关注着台海关系。在很多时候,他会老老实实地告诉读者,经济学无法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。比如,他讲到,一位台湾的出租车司机拉乘客的时候就问:“你讲国语还是闽南语?”讲国语的客人他就不拉,讲闽南语的才拉。这种情绪如何用经济学解释,如何用经济学化解?熊秉元教授在书中举的很多例子,都不断地提醒我们,经济学确实是一种强大的思维工具,但正如锤子不能用来砍树一样,仅仅有经济学这一种分析工具,我们是无法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。
    熊秉元教授非常推崇法律经济学代表人物波斯纳教授。他写道,波斯纳教授的写作风格是“锯齿式”的:对一个议题,波斯纳往往先提出一个观点,然后旁征博引,讲得你不得不信。当你快要深信不疑的时候,波斯纳会突然笔锋一转,又告诉你“也不尽然”,于是,他又站在对立的一面,一样振振有词,滴水不漏。再一转眼,他又指出全然不同的另一种方向,再推演一番。
    这才是好的经济学科普文章。糟糕的经济学科普文章会许诺你,只要了解了经济学,一切社会问题都迎刃而解,好的经济学科普文章会告诉你,一切事物都有多个观察角度,“横看成岭侧成峰”。经济学是观察和思考,是提问和反问,是左右互搏,是头脑体操,但绝对不是教条的宣扬。古希腊哲学家皮浪告诉我们,在作出任何决定之前,都要先“悬置判断”。跟随熊秉元教授学习经济学的读者会发现:经济学教给我们的是谦卑而不是狂妄,教给我们的是开放而不是固执。

  • 主管单位:中国社会科学院     主办单位: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
  • 经济研究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    京ICP备10211437号
  • 本网所登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本网观点或意见 常年法律顾问:陆康(重光律师事务所)
  •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0577-9154      国内统一刊号 CN11-1081/F       国内邮发代号 2-251        国外代号 M16
  • 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  100836
  • 电话/传真:010-68034153
  • 本刊微信公众号:erj_weixin